“谁给云六爷打埋伏了?”说话间,一个人影带着寒风进来。
那人三十来岁年纪,身材与程宗扬相仿,但肩膀极宽,面孔被太阳晒得黑黑的,似乎常年在户外活动,却没有劳作的困顿之色。昨晚风清月白,他却穿着一袭蓑衣,上面湿淋淋满是露水,似乎在野地里待了一个通宵。
陶弘敏道:“你不是猎熊去了吗?怎么一副摸鱼的打扮?”
“猎了两头,弄了四只熊掌。回来的路上我看着河里的鱼不错,又钓了半宿的鱼。”那人抬手解下蓑衣,露出指上一个玉石扳指。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说吧,哪样给我?”
“鱼鳞给你。”那人一边说一边放下蓑衣,他往鼎里一瞅,里面的白粥已经见底了,不由叫道:“连口粥都不给我留,你还好意思要熊掌?”
“不关我的事,是程兄把你那一份喝完了。”
那人打量了一下程宗扬,然后笑道:“程氏商会的少主?”
程宗扬拱手见礼,“在下程宗扬。”
“敝姓赵,赵墨轩。”
陶弘敏说着拿起炉上的铜壶,给赵墨轩倒了杯水,一边笑道:“赵兄跟我不一样,他是白手起家,如今晴州最大的马场就在他名下。”
“就是个马倌,你就别往我脸上贴金了。”赵墨轩盘膝坐下,一边道:“你们刚才在说云家?”
“没错。”
赵墨轩道:“云六爷在洛都的事,我也听过一耳朵。让我说,云家这可是下了一着大大的臭棋。”
程宗扬不防他说得这么直接,不由道:“哦?这是怎么说的?”
陶弘敏接口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云家一门心思在汉国立足,也不看看他们上的那船都漏成什么样了。”
“陶兄不看好汉国?”
陶弘敏反问道:“你看好吗?”
程宗扬看着赵墨轩道:“依赵兄之见呢?”
赵墨轩耸了耸肩,“这船漏不漏我不知道,不过,汉国可不是什么善地。如果我是云六爷,肯定躲得远远的。”
程宗扬斟酌着慢慢道:“天子年轻英睿,未尝不会是一代令主。”
陶弘敏道:“什么是一代令主?”
程宗扬道:“治国有道,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吧。”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程兄好志向。”陶弘敏并没有嘲讽他等于什么都没说的搪塞之言,而是微笑着淡淡道:“可是……那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程宗扬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好处?”
赵墨轩笑而不语,神情间似乎对陶弘敏的说法颇不以为然。
陶弘敏理了理衣袖,正襟而坐,“程兄名下的商会横跨数朝,每年周转的金铢以万计,不会还把自己当成一介匹夫,只盼着四海无波,天下太平吧?”
程宗扬道:“天下太平难道不是我们这些商人的根基吗?若是天下大乱,我们还从哪里赚钱呢?”
陶弘敏看了他半晌,忽然哈哈大笑,“程兄若是知道天子的谋划,只怕就不会这么说了。”程宗扬紧盯着陶弘敏,“天子有什么谋划?”
“程兄可知道我为什么来洛都吗?”
“难道不是晴州商铺被禁的事?”
“封禁店铺只是小事,”陶弘敏满不在乎地说道:“我们晴州的商户哪一年不得遇上几次?”
程宗扬笑道:“总不会是我的面子够大吧?”
“程兄说要见面的时候,我已经在来汉国的路上。”陶弘敏道:“这件事还要请赵兄解说一二。”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赵墨轩道:“不过是有些市井流言,说汉国准备对商贾推行新令。”
“新令?”
赵墨轩微微一笑。
陶弘敏道:“程兄是通达之士,这点事不用隐瞒。”
赵墨轩执杯道:“我有些口渴,你来说吧。”
“新令无非四条。”陶弘敏道:“其一曰禁田,禁止商贾购买田地,已有田地限期变卖,逾期全部没收入官;其二曰禁奴,商贾不得畜奴,雇工亦在其内。其三曰算缗,商贾以家产估值,每二千钱为一算,借贷亦然。有车者一辆二算,船五丈以上一算。”
前两条禁田禁奴程宗扬已经眉头紧皱,听到算缗,险些站了起来。算赋是汉国的人头税,十五起,至五十六岁,每人每年缴纳一百二十钱,称为一算。为了抑制商人和富户蓄养奴婢的风气,汉国特别规定,商人和奴婢的算赋加倍。如今天子开征算缗,以二千钱为一算,意思是每两千钱的资产缴纳一百二十钱,相当于向汉国所有商人一律征收百分之六的资产税。比如自己刚向陶弘敏借贷四十万金铢,仅这一笔交易,就需要缴纳两万四千金铢的算赋。程宗扬心里飞快地计算了一下,不禁吓了一跳,这也太狠了吧?“第四呢?”
“最后一条是告缗,”陶弘敏道:“有隐匿家产者,无论士民皆可告发,一经查实,可分其家产之半。”
“商贾是怎么划定的?”
陶弘敏道:“无论市籍,以经商取利者都在其内。”
汉国商贾都有市籍,区别于其他百姓。现在朝廷不规定市籍,只要有商业行为的,一律征收算赋,这个范围就太大了。
程宗扬定下神来,他摸着下巴,半晌才喃喃道:“这是要血雨腥风啊。”
陶弘敏倒了杯茶,推到程宗扬面前,“程兄以为如何?”
最初的震惊过后,程宗扬很快冷静下来,他略一思忖,然后问道:“这消息是哪里来的?可否告知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