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村长也是个聪明的老头,一想到关键处,直拍大腿:“到时候就直接打脸!”

老村长高兴了,于良吉也笑了。

一老一少商量好了,三天之后就开学!

“不能让孩子们没学上!”于良吉于是说。

老村长送走小于举人之后,立刻乐呵呵的出了门,挨家挨户的通知,因为人少,老村长也不嫌麻烦,还让他们准备好拜师礼。

古代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必先奉献礼物,表示敬意,被称为“束”。早在孔子的时候已经实行,那个时候给的是腊肉,十挂腊肉。

到唐代的时候,仍然采用“束”之礼,并由朝廷明确规定,不过礼物的轻重,随学校的性质而有差别。

先生在接受此项礼物时,还须奉行相当的礼节。

“束”的致送,表示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以及拜入门下的愿望。

这个时代入学拜师时,学生需要提供给学院或者先生的六种带有特殊寓意的礼品。

“束”六礼分别是:肉干(谢师恩),芹菜(业精于勤),龙眼干(启窍生智),莲子(苦心教学),红枣(早日高升),红豆(宏图大展)组合成的六礼束。

这个六礼束,可比张家村那个公立学堂要的东西好弄多了,而且没有要现金的说法。

家里除却莲子和龙眼干,红枣喝肉干,需要去县城买,剩下的自己家都有!

哪怕一样一点,也是那么个意思。

全村人都动了起来,家里开着杂货铺子的祁家,直接去了县城进货,回来都包装好,一份六礼六个大钱

他家倒是知情识趣,没多赚大家伙儿的钱。

因为只是个表示,腊肉什么的,都是切成了条,穿着线拎着的,并不是真的要人家十挂腊肉,别说村民们拿不出来,就是拿出来了,于良吉他们也不会要啊!

东边这边本身的腊肉都是用松针儿熏出来的,一股子松香味,于良吉表示,意思意思就行了。

第134章 招生授课

于良吉是举人,有权利开设学堂,更别提他还有两个秀才先生教文授武。

反正他现在有钱,举人的福利很不错,他盖的那个学堂,可是个很大的三合院。

一进的正堂上自然是开会的地方,好比礼堂;正屋东边的房间,是书房,里头全都是书籍,笔墨纸砚等学习用品;正屋西面的两个房间是给大家休息的地方,里头都是大铺炕,上头摆满了寝具。

东边的三间厢房,给小学的孩子学习三百千用;西边的三间厢房,给想要科举的学子作为学习的地方。

院子很大,里面种了两棵黄杏树,两棵黑李树。

因为是学堂,全村的人都热情高涨,极度关注!

当时盖的时候着急,因为马上要铲地了,除却雇佣的工程队,工程队的队长还雇佣了不少人来帮忙,就用了十天的时间,盖好了学堂,雇佣的人都是附近村子的,都很羡慕十八里铺有个私人学堂。

随着这些被雇佣的人的离去,消息也跟着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十里八村儿。

没办法,这附近的学堂就一个,张家村的公立学堂。

免费的教人三百千。

想要学的,就得交钱了。

公立学堂因为是朝廷立的,里头的人虽然没有品级,却也是在朝廷里挂了号的,所以在十里八村儿都是受人尊敬的。

但是因为垄断行业,教学水平就不太让人恭维了。

自打村子里有孩子去上学后被人欺负回来了,他就这么想过了,什么都是假的,孩子不在自己跟前,发生什么事自己都不知道,所以为了宝宝,于良吉决定自己上!

不就是教几个小孩子么?

还不是他亲自教,他只要教导大孩子们就行了,别的没把握,秀才还是可以让大家都考虑考虑的,不管文武,秀才的考试都是固定的那些,当年应试教育培养长大的于良吉,能挤过千军万马,考上重点的农业大学,足可以证明他的智商。

十八里铺的孩子并不多,虽然这个年代没有计划生育,但是有穿越前辈在,医疗条件的改善,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都知道,连续生孩子是极伤身体的一件事,所以大多数都是隔个两三年,孩子年龄拉开一定距离,当然,一家也就生个三四个,绝对负担得起。

十八里铺二十四户人家,抛却自己家的就一个于宝宝,别人家的就算一家两三个的名额,也才七十左右而已。

他那房子建的大,一百个孩子也够装,而且也不是都来上学,有些十二三岁的大孩子,不打算科举的,都是要下地务农,不会送来学堂,这样一算的话,也就四五十个。

他算计好了人数,又过去跟两个先生打了招呼,告诉他们三天后就正式开始招生授课。

临走的时候,洪泽涛还跟他大嗓门的喊:“别忘了把学堂的椅子换回来!”

于良吉一个踉跄。

他们家雇用的坐着的可是学堂的椅子!

这下回来他犯愁了,孩子们上学是重要,可他们雇用吃饭的时候,总不能站着吧?

中午吃饭的时候,于良吉特意出去看了一眼,今天中午吃烧大鹅,还有个韭菜炒蛋。

汤是粉丝胡辣汤,味道很冲,但是很好喝。

因为今天是双日子,是男的可以洗澡的日子,喝了胡辣汤出了汗,去洗个澡,中午休息一下,下午就去下田,晚上回来吃了饭再歇歇,睡一觉,别提多得劲儿了。

他们是得劲儿了,于良吉还犯


状态提示:第98节--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