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虽是相信了她说的话,但毕竟没有现在这样来得真实震撼,因为这盒子盖得严严实实,从外面绝不可能看出里面有什么东西,如果不是她能看出异样,如何能认得出。

这些东西得来不易,有些是从父亲那讨的,有些是从母亲那要的,还有一些是父亲赏赐给臣下的礼物,君主赐予臣子旧物,是荣宠信任的表现,如高熲苏威虞庆则等朝中重臣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只是弄出来比较麻烦,尤其是一个父亲用了七八年的帷帐,他的属下连夜从唐国公的床榻上扒拉下来,属下送来的时候神色古怪目光一言难尽,不过为了让他妻子开心些,他也只能四平八稳面不改色的接过来了。

杨广本是想拿这些东西同她交换点什么,但她在这方面实在一颗质朴之心,这些他习以为常的心思还是用来对付外人罢,以后也尽量少算计她,对她好,她总是知道的。

他用真心哄得她心甘情愿,她日后回过神来,也总归是开心的。

杨广这么想着,便大方点头道,“你看看这些够你用多长时间,不够了再与我说,我在长安安插了人,总归能弄到的。”

贺盾点头,杨广也不看她,只漫不经心地看着手里的书,不紧不慢翻过好几页,却是一个字也没看进心里去,余光和注意力全都在那一人身上了。

贺盾却是满怀激动地打开了盒子,最上头压着一本《妙法莲华经》,是杨坚赠与杨广的,紫气浓郁之极,甚至比她那本《金刚经》还要旺盛一些,足够撑上好几个月的了。

贺盾心里情绪浮动,忍不住偏头看着杨广,感激道,“谢谢阿摩,谢谢夫君。”

杨广是给她这声带着感情的夫君唤得心跳不稳喉咙发干,却眼皮也没抬,只浑不在意地应了一声,“举手之劳。”还有另外一些是衣物腰带什么的,他暂时不想拿出来,等非要拿出来的时候再说罢。

发箍,簪子,玉佩,手环,弓箭,佩剑,匕首,还有笔,砚台,瓷枕,玉枕……

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其中玉石和佛像最多,大概是因为杨坚正如日中天的缘故,这些东西本身也有灵气,上面的紫气就十分浓郁,汇集在一起就更不用说了,足够她撑上好几年的。

贺盾把东西一样一样摸过,爱不释手,扭头看了眼旁边坐着看书正看得专注的陛下,知道不好打扰他,但还是忍不住起身挪到了他旁边,看着他一张五官轮廓越见深邃的脸因为透过车窗的晨光俊美得越发普渡众生,手抬起来又放下,好一会儿见他没搭理自己,唤了声阿摩也没得应答,又不知该说点什么,自己心潮起伏地在他身边待了一会儿,才起身坐回了案几前。

失望。

杨广抬头看了眼就这么回去了的人,他还当她会扑过来亲他一下呢,果真是他想多了。

贺盾深吸了一口气,将东西小心地又装回盒子里,盖得严严实实,咧嘴笑开来,环抱着这一箱她手臂也抱不过来的盒子,脑袋搁在盒子上翻过来翻过去,实在太高兴了!

杨广:“……………”

第45章 害得我又失礼了

树建藩屏,封殖子孙。

杨坚以儿子坐镇军事要地,于河北晋阳、河南洛阳、巴蜀益州三处军事重镇设置道行台,分别以晋王杨广、秦王杨俊、蜀王杨秀为行台尚书令,蕃居重镇,但因着他三人年纪能力声望资历均难担此重任,杨坚便给他们配备僚佐,一方面让年幼的皇子能继续接受良好的教育,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皇子们在远离父母的情况下,能顺利地完成政治军事重任。

每一个儿子身边的僚佐都是杨坚经过反复思量挑选出来的。

贺盾看得出来,杨坚其实是给儿子们构建了一个稳固的政治班底,僚佐里面文治武功搭配得当,一个不多,一个不少,每一个文臣武将的安排都是煞费苦心,各藩王署臣的官位只比长安京官略逊一些,总起来说,就是一个个小一号的朝廷机构了。

跟着杨广的僚佐里,诸如王韶、李彻、李雄、韦师、张衡、冯慈明、张虔威、段达等人,一大半都是贺盾不曾结交认识过的人,但她身为陛下的小粉丝,对这些在陛下少年时期起了重要作用的大臣们,一定程度上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王韶就不用说了,先前宇文赟时期就是有名的忠直骨鲠,文武双全,才干不在高熲之下,现在是杨广的主要僚佐,任职尚书右仆射,秩同宰相。

李彻则是一员猛将,原先便是东征北齐的功勋大臣,后来又跟韦孝宽老将军略定淮南,安抚淮南百姓,允文允武深得民心,任职晋王府总府军事是理所当然的事,李雄当官正直,慷慨有大志,战功赫赫又得杨坚信任,其余其人或文能治国,或武能安邦,都是有大才之人。

杨坚把这几人指派给杨广,可见他对自己这个二儿子,是寄予厚望了。

从长安去并州紧赶着也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这些肱骨大臣们的吃食住行虽是有府里的下人会安排妥当,但贺盾这一路上也没有闲着,她又是大夫,大臣们的家眷子女哪个有身体不适的,她看病诊脉安排吃食住行几不耽


状态提示:分卷阅读119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