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爱读吧 > 重生耽美 > 我们的1649 > 第七百六十五章 大家都感觉不好了

汉唐集团确实有拍卖田地的计划,特别是那些无主田地。

仅湖南东部、江西全部地区的无主田地,现在都是处于海量库存阶段,而汉唐集团的台南平原现在只完成了三分之二的开发工作,台北平原,现在才开发了一半。

所以现在汉唐集团抽不出人力去主持这些地方的田地发展,而且由于鞑虏强盗集团杀戮太狠,这些地方现在还处于劳动力短缺的时期。

分田到户,当地幸存下来的农民连自己的田地都耕种不过来,你想吧,当时在明大陆的北方,最喜欢跑马圈地的鞑虏对这里的田地都不感兴趣!

在汉唐集团的设想中,郑家集团是合适的人选,有经济实力,也有人手,甚至他们还可以自己解决相当一部分的农机设备!

比如锅驼机抽排水设备,锅驼机耕犁自行设备,锅驼机农用运输车等等。

厦门码头的锅驼机塔吊就是人家自己制造的。

只不过福建山地太多,粮田呈碎片化分布,对农用机械设备需求不旺盛,所以郑家集团和潘家集团所产出的农用机械,主要供应整个台南地区和台北地区先富裕起来的农庄了。

设备卖的不便宜,但是农民可以申请贷款,郑家银行和潘家银行、汉唐银行都喜欢这样能在体系内流动资金的贷款。

比如农民在郑家银行贷款了,郑家银行只要银行在账目上记一下,直接让农民到郑家集团锅驼机厂提货就可以了,根本不用出现金的!

不管是采用十二期、二十四期的分期还钱,都可以的,利息高低不同呗!

两家都喜欢这样的贷款,当然,汉唐银行本来是首先开展这样业务的,但被她们不要脸地学去了后,还和汉唐银争抢业务!

三家差一点还形成了恶性竞争!

但是事先出了的有关银行法里的诸多规定,把大家规定得死死的——强行长只能安慰自己说,咱们不和她们一样,那是两个我们教过的小女生——不和学生抢生意了,咱们走大额贷款!

郑家和潘家可能是有意的吧,他们都推出了两个美女总裁。

私人下里人们说谁漂亮的都有,口味问题。

汉唐银行走高端位置,在规模以上的贷款项目中,这个世界现在没有能和他们比肩的。

就这样,三家算是开启了微妙的竞争局面。

两个美女总裁不管是公开也好,还是私下里也好,经常来求教他,他还不能不教,而且还得一碗水端平了,还得自己也得遵守自己订下的规定。

如果把这些规模性农田卖给了郑家集团,好处有三个。

一是把郑家集团大量积攒的马票正常激发释放出来,正常流入市场。

他们现在是一种非理性持有,不得不逼着汉唐集团不停地增发货币,幸好有金银铜铁货币甚至大额支票还能分流一些,要不然总是处于货币短缺的现象。

凡是进到福建地区的马票,打个转儿后,经常就沉淀了,不再参于流通。

这不是好事情!

如果不好好处理,它会一方面造成马票政策性贬值,另一方面造成民用品物价高涨!

逼得汉唐集团不得不在高科技产品上打主意,所谓的高科技产品,当然也一定会是奢侈品了。

但这不是根本办法,根本办法是提高民生。

或者说提高民生不是一句漂亮的口号,也不是什么善良的理想,更不是什么喝狼奶长大的人恶狠狠地说的装圣母。

这是社会整体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常识性知识。

靠盘剥,压榨,卖血,确实能繁荣一阵子,但是紧接着的就会是断崖性下行发展,毫不客气的!

卖给郑家集团成规模性田地,有利于刺激市场的正常发展以及有利于促进那些经过兵灾的地区的民生发展。

以长沙城为例,没有相应的人口,驻守在那里的安保队瞪眼没有脾气!

看着周边的田地撂荒,他们心里都挺难受的。

安保队先前有支持双抢的传统,现在不用了,但是干过那活儿!

他们的队长还尝试着提过申请,只要提供一批次的农机和农资,他们可以自己把撂荒重新干出来!

结果被好一顿批评,说是以前那是无奈之举,现在要有职业化的精神!若是还有当农民的想法,脱了军装自己干去!

没有人敢多说话了。

那么交给郑家集团来开发,就比较合适了。

福建地区本来就是个山多田少的地方,土地种类结构上先天就不合理,如果在不能事实上扩大他们的行政面积的话,让他们适当地拥有一定的粮田,就是一个好办法了。

甚至可以合理地调节人口的自然流动。

没有了人,一切都是白扯。

鞑虏强盗集团的屠杀,让这里变成了人均拥有粮田比例最大的时期了,但是这里也成了鬼城一般了。

同样,由于开发田地的需求,也会引发对相关产业的刺激性消费。

当然,现在还没有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但是,汉唐集团时刻小心这一点。

比如自行车的消费,一开始时,确实引发了一个购买的小高潮,比如在福州和杭州两城,但是由于地形的原因,两地都是有时候人骑车,有时候是车骑人,但新鲜感过了以后,普通百姓就算你给他贷款,他也看不到购买此物的好处,紧接着就是滞销了。

不好过在还有印度,还有一批土豪在等着购买呢。

这个时候,欧洲的购买力低端极了,偌大一个巴


状态提示:第七百六十五章 大家都感觉不好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