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息怒,臣妇只是实话实说罢了,娘娘久居深宫又位居高位,身旁怕是无人敢对娘娘直言不讳,臣妇今日拼着这一条老命,都要让娘娘您看清局势。”傅老夫人木着一张脸,站起身来双腿一弯便向太后跪了下去。
太后的心里一颤,看着眼前头发花白的老母亲向自己下跪,心里实在不是滋味,只母亲方才的话着实下了自己的脸面,使得她一时之间也摆不出和缓的面孔,只能干巴巴地说道:“母亲你这是做什么?有什么话起来再说。”
“娘娘恕罪,臣妇自知出言无状,只这些话臣妇不能不说,夫君临终前最放心不下的便是娘娘您,臣妇今日为着夫君的遗愿,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娘娘您将傅家置于险地。”傅老夫人佝偻着身子,跪在太后面前,语气铿然的说道。
太后被傅老夫人这一跪,有再多的话都说不出口了,因此她只能悻悻然的打住了话题,将宫婢唤了进来,让她们搀扶着傅老夫人起身,然后便借口乏了,将傅老夫人给打发出宫。
傅老夫人回府后,府中众人自是想来打探消息,可老夫人只留下了傅大郎,并且使人去公主府递话给驸马,待到傅玦匆匆赶回来后,祖孙三代关在傅太傅生前的书房里,密谈了许久。
傅大郎的夫人被撇在一旁,心里自是不舒服,可是比起旁的傅家人,至少阿家还是看重她的夫君和儿子的,她的心里也就稍微平衡一点了。
傅家如今的顶梁柱是傅大郎,傅大郎身为傅太傅的长子,本身的才学自是不差,只是比起儿子傅玦来,少了那么点灵气和伶俐,傅太傅生前就说过,傅大郎守成还行,若是想要重振傅家,怕是得靠着傅玦。
傅大郎的本性憨厚耿直,也不介意父亲看重自己的儿子,反而按照父亲所说,不管家里的大小事,都和儿子有商有量的。因此今日母亲被召进宫,傅大郎早就向傅玦传了话,待到傅老夫人回来后,父子两个便和老夫人关在书房里,仔细询问宫里的一切。
只傅大郎甘心听着太傅的安排,傅家里却是有其他人起了旁的心思,太傅在世时,其他傅家人自是唯太傅马首是瞻,待到太傅去后,便有人想要领头将傅大郎一家压下去。
傅太傅还有一个兄弟,虽然没和太傅一家住在一起,宅子却离得不远,往常两家走动也频繁,而傅太傅除了傅大郎和傅燕菁之外,还有二儿一女,最小的女儿几年前嫁往江陵,已经多年未回到京都,另外两个儿子也在朝为官,只是官职比大郎还低。
傅太傅的三儿二女中,唯有傅大郎和两个女儿是嫡出,其他两个儿子却是庶出,因此从小三兄弟之间便没有多和睦,最主要还是底下的两个弟弟不服傅大郎这个兄长。傅大郎的两个弟弟才学比他还好,可是因着性子跳脱,所以一直被傅太傅压着,就是入朝为官了,也是在底层苦苦挣扎着。
所以他二人一直认为傅太傅偏心,只提拔身为嫡子的阿兄,使得他二人心里一直积着怨气,待到三人各自娶亲后,矛盾更是渐渐激化,妯娌间也处得不好,底下两个弟弟的媳妇抱团和长嫂作对,可因着有太傅和老夫人在,她们也不敢闹得太凶。只三家之间互有龃龉已久,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调停的。
如今太傅去了,二郎和三郎两家子便开始蠢蠢欲动,他们觉着大郎一家已经断了前途,日后傅家的兴盛都要靠着他们的儿子,因此他们便挺起腰杆子,不把大郎一家放在眼里。
没承想老夫人进宫却是只带着大郎的媳妇,其他两个媳妇自是心里不平,可她们又不好直接闹到阿家面前,便带着丫鬟到嫂嫂的院子里,打探宫里的消息。傅夫人自是知道她们的来意,只她什么也没说,让丫鬟上茶后,四两拨千斤的将两个小叔子媳妇的问话都给堵了回去。
傅夫人出自京都的清贵世家,家中也是宅书屋,和傅家的清流门风自是门当户对,她未出阁前是家中的嫡长女,理事管家自是不弱,待人接物也自有一套嫡女的教养,而二郎和三郎因着本身是庶子,娶进门的媳妇自然也是庶女,因此二郎和三郎的媳妇在傅夫人面前,总是有些抬不起头。
二夫人和三夫人在面对嫡女时,心里总是少了几分底气,以往傅太傅还在,傅玦的前途更是看好,使得二郎和三郎两家人不敢有异动。可随着傅玦尚了公主,太傅去了之后,两位夫人自觉扬眉吐气了,毕竟太傅最为看好的嫡长孙,已经断了前途,往后傅大郎一家,恐要反过来倚仗底下弟弟两家人,因此两位夫人以为傅夫人在她们面前,应该会低下头颅才是。
可她们见了傅夫人才知道,傅夫人还是端着一副长嫂的架式,压得她二人心里发虚,且看着傅夫人的作派,真是让她二人自惭形秽,她二人在傅夫人的院子坐没多久,便灰溜溜地带着丫鬟撤退了。
待到她二人离开之后,傅夫人神色未变,只是对着身旁服侍的丫鬟说道:“这套茶具便赏给你们了,吃剩的茶叶也赏给你们了。”
身旁几个丫鬟面带喜色,连连向傅夫人道谢,傅夫人摆了摆手,温声说道:“都下去罢,没得闹得我头疼,知道你们得了赏高兴,我便不拘着你们了。”几个丫鬟很有眼色,知道傅夫人这是要支开她们,因此众人福了福身子,便安